艘中国古船模“回家”展览6月4日正式亮相中国航海博物馆
欧马腾会展 2012-11-15 1223
125艘制作精美、做工精良,反映了清代沿海、长江沿线船舶制造业发展程度的中国古船模,因为历史原因漂泊海外百余年,甚至一度鲜为人知。如今,在多方努力下,这批古船模中的3艘终于作为“代表”回国展出。记者昨日了解到,6月4日起,3艘中国古船模将正式亮相中国航海博物馆,市民可近距离一睹这些历尽沧桑的百年船模的风采。
努力近两年终于获批“返乡”
这批精美的中国古船模在外漂泊了百余年,但国内对他们却无从知晓。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副市长、港务局局长马克·范·皮尔(Marc Van Peel)先生对陪同接待的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金永兴教授说起这批中国古船模时,金教授才知道了它们的存在,并立即表示了浓厚兴趣。
在看过了比利时人专门为这批船模拍的纪录片和研究小册子之后,金教授认为这些中国古船模是一批瑰宝,应该让这些中国人制造的宝贝回家。“即便不能全部回来,至少也该努力促成其中几艘来中国、来上海,哪怕是借展,应该让中国人看看老祖宗的智慧和造船工艺。”
金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皮尔先生后,两人就开始共同为促成古船模“回家”而努力。不过,古船模的“回家”之路并不平坦。由于这批古船模现在是比利时国家所有的文物,因此任何“出展”都必须经由安特卫普议会同意。为此,中文名为朱伯彦的安特卫普市港务局驻沪代表Jan Van der Borght先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游说议会议员。
今年3月,安特卫普议会终于通过有关议案,同意4艘船模(3艘中国船模、1艘同一时期的西方古船模)来中国航海博物馆展览2年。这4艘船模也是代表了同一时期东西方的造船工艺,参观者可以通过展览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乘坐”中国海船回家展出2年
为了凸显航海的意义,此次3艘中国古船模是乘坐中国海船“回家”的。4月8日,4个装载船模的箱子被装上了“中远高雄号”万箱级集装箱船。由于古船模对环境要求很高,稍不留意其木质就可能产生裂变,为了确保船模万无一失,船员们甚至腾出了自己的房间让船模“住”。
5月15日,古船模抵达宁波,经陆路转运至上海。到达中国航海博物馆后,工作人员打开箱子,船模完好无缺,众人在长吁一口气的同时,立即被这几艘船模的精巧、细致震撼住了。
为了促成古船模回国,很多机构和个人付出了近2年的艰辛努力,但金永兴教授认为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只要看到这批古船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由衷的自豪。”他表示,这些船模反映了清代沿海、长江沿线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涉及了多种船型,无论是船模制作的结构、比例,还是上面的人物、色彩,都很精致,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与近代船舶制造技术、文化、经济和社会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记者昨日了解到,这几艘古船模将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展览2年,6月4日起正式与公众见面,届时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历经百年沧桑仍不失精美的船模。
历尽沧桑古船模的“前世今生”
安特卫普海运与贸易博物馆的相关文件清晰记载:这批125艘船模的确凿记录最早见于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的展示目录。
1903年,清政府派官员抵达美国圣路易斯州,当年7月开始了中国馆的建设。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开幕,作为中国在此次世博会上展出的一部分,125艘船模惊艳亮相。这些船模主要是由厦门、福州、宁波等地海关收集的,是清末民间能工巧匠纯手工制作。船模中既有商船也有军舰,制作非常精致,颜色也十分丰富。
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这批中国船模再次展出。据比利时方面的记载,当时的清政府已无力把船模从美国运到比利时,于是比利时人与清政府商议由比利时出资运输,但船模从此要归比利时所有,清政府同意了。
参加完列日世博会后,船模被保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收藏区,并没有被展示出来。直到1925年,比利时人艾米力·贝科力尔斯·东奇先生偶然看到了收藏区中处于杂乱状态下的大量中国平底船模。经过他的努力,并在当时一位出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市的政府高官的帮助下,所有的船模在1927年移交给了安特卫普市海运与贸易博物馆。1935年这些船模被博物馆登记注册。
1947年,这批船模引起了荷兰鹿特丹一位名叫努特布姆的博士的注意。他高度重视这批藏品,确信这些收藏品对展现中国文化、经济和社会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安特卫普海运与贸易博物馆决定修复这些船模,修复工作由努特布姆博士负责。
从1948年9月份开始到1950年1月,安特卫普海运与贸易博物馆的职员Van先生和Wetter先生,在努特布姆博士的指导下,对125艘船模中的85艘进行了认真修理,其中54艘在1950年的一次由鹿特丹组织的有关中国航海展览会上展出,有几艘船模作为永久性的展示,剩余的则依然收藏在安特卫普海运与贸易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