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展示、活动管理、品牌文化馆一一一欧马腾会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eutsch English 中文 Français Español 日本語 한글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全球展览设计搭建服务热线: 400-6179-888

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参展知识

外资展览团大举进军国内

 欧马腾会展     2012-11-17     704

      “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一位世界会展业巨头如此评说会展经济的重要性。据估算,我国会展业2003年的直接收入超过8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会展业的利润率大都在20%-25%以上,是高收入、高盈利产业,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交流的融合,拥有“无烟工业”之称的会展经济,正越来越成为服务、贸易领域的新亮点。  加入WTO 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等等有利因素为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尤其是中国渐渐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为推动会展经济向前迈进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面对国内会展经济这块诱人的“蛋糕”,外资公司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1月,当商务部颁布《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批准外商进入中国独资办展后,世界着名会展巨头如励展、法兰克福、VNU集团、CMP 等纷纷进入中国,中国和外资展览同行的竞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外资展览公司的大举进军,对国内展览企业无疑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与狼共舞”,显然是到了该细细思量的时候了。
      一、外资公司全面提速
      展览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包括在中国境内主办、承办各类经济技术展览会和会议,在境外举办会议。  在《规定》颁布之前,外商公司在中国举办会展活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曾有不少外资企业和机构,携带其丰富的市场经验与资源,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但一道道政策门槛却让他们不得不走“曲线拓业”的道路。如此一来,既影响了外资公司开拓中国会展市场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开拓成本和风险。而且在“拓业”的过程中,中方合作者在逐渐掌控了外资公司的各种资源后,往往就一脚把他们踢开。  有观察家认为,外资公司通过近几年对中国会展市场的观察,特别是SARS后中国会展的态势以及2004年CEPA和2006年WTO的全面实施,他们对国内的会展业的参与热情有增无减。如果说2003年前外资公司是在中国市场“试探”的话,那么随着《规定》的出炉,2004年则是外资公司真正实施“着陆”的一年。
 
      2003年,德国老牌展商励展公司和法兰克福公司不顾SARS的影响,积极布置上海和北京分公司的发展前景。7月,享誉世界的奥克坦姆公司在苏州建立工厂,其总经理表示,2004年该公司将进入启动发展期。9月,慕尼黑董事局主席胡明峰携其欧洲商务房地产论坛在中国扎根。年底,荷雅企龙展览公司宣布该企业已成为世界着名展览集团 VNU 集团在亚洲的展览中心企业 , 计划三年内做大三倍。从2004年春开始,VNU集团公司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4月,全面实施扩张战略的 CMP 亚洲公司将广州办事处升格为分公司;年底其下属的上海博华展览公司又与爱洛尼亚公司组建博建展览公司。另外还有德国柏林国际展览公司、德国美沙集团、德国美习会展服务公司、新加坡环球展览公司、日本TCS会展服务公司等国际着名会展公司在2004年都有自己在中国“着陆”的计划和项目,一改以往的观望态度。  2004年许多外资公司在中国大胆实现“着陆”,从一个侧面预示了中国会展市场的日趋成熟。如CMP公司自1997年对上海一个家具展览会进行兼并以来,一直没有在国内实施这样的“大动作”,因为他们觉得国内会展业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还未成熟。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EPA以及WTO全面实施使会展市场的发育渐趋完善。而《规定》的颁布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2004年外资公司的“着陆”并不是趋之若骛般地赶潮流,相反的,他们的“全面提速”恰恰是外资公司掌握时机,追求市场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二、国内会展业的“内伤”  会展业具有引导资源配置、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誉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一个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会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几万、几十万的客流量和几千万、几亿元的收入,可以有力带动旅游、交通、餐饮、酒店、翻译、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展览活动的产业关联效应最高达1:1O。同时,展会作为大型展示交流活动,能够集中公众视点、凝聚各方力量、展现科技进步、培育城市精神、引导时尚潮流、巩固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一个优秀的展会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入新世纪,会展业更是成为我国服务业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的行业之一,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空前活跃,在全球同行业中异军突起,展会的总规模年均增长近20%。目前全国已有150多个展览场馆,专业展览场馆面积约13O万平方米,并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展览集团公司,培育了一些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会。例如深圳的高交会,广州的广交会等。北京、上海、广州在办展数量上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大连、厦门、武汉、昆明等地的办展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一道亮点。   虽然我国本土会展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但在各个城市如火如荼地举办着各式各样的“展会”的同时,不少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国际经贸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博士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城市会展经济普遍存在的是定位盲目、规划滞后、政策乏力和政府“错位”四大问题。
 
      在定位上,现在许多城市已经欲罢不能,走进盲目的死胡同了。目前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中,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的已经超过3O个,而且其中大多数城市都已把这一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或本地的发展规划之中。与此同时,新建或扩建的会展中心如雨后春笋般一座座拔地而起,由政府亲自策划、组织并给予财政资助的新创“品牌”展会一个接一个地举办。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六届深圳高交会还未完全落幕,第 96 届广交会则在广州开锣亮相,另外还有东莞的电博会、顺德家博会、佛山的陶博会、中山的服装节。而根据数字分析。未来十年内。全国可望成为“国际会展都市”的城市不会超过2个。能称得上“中国会展名城”并偶尔举办几个真正称得上“大型国际展览会”的城市。超不过10个。其余的城市。就只能争取作为“地区性会展城市”了。城市之间大量的跟风重复。会导致恶性市场竞争。资源浪费。  在规划上。许多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既缺乏发展会展业的具体经济目标。又对重点发展的展会类型或模式模棱两可。甚至导致众多会展设施及配套硬件建设仓促上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市场的力量,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府的作用仍然是决定性的,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地政府开始出台各种管理和鼓励会展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缺乏宏观政策的有力指导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这些已出台的政策普遍缺乏扶持会展企业主体的促进措施,品牌策略上存在政策误区,人才政策也未能作为促进本地会展业发展的途径。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也认为,尽管中国会展业在近20 多年时间里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就行业的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我国会展业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一些人士也对红红火火的会展业提出了自己的隐忧。网上交易的兴起开始转移新经济时代的注意力,企业上网开展电子商务已开始兴起,一旦成为潮流,将对展览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而且一些城市借办展览会之机,兴土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展览办得太多太滥,许多展览会不仅题目撞车、内容雷同,而且规模小、质量差。而观众面对内容相似的展览,也无所适从。  
 
      三、外资的冲击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意味着中国对100多个缔约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为海外兵团向中国市场的迅猛扩张扫除了障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欧美会展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市场份额相对稳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许多产业都处在发展阶段,会展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产业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就是说,在未来20年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会展业会从粗放型逐渐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这20年就成了国际会展公司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的好机会。除此之外,国际会展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投入还和他们在亚太地区的总体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某知名国际会展公司的负责人就扬言要通过在中国举办工业展览项目,成为亚太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标。

      入世以来,中外展会组织者之间、国内各展会组织者之间、展览场馆之间、中国各展览城市之间以及中国展览会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同展览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WTO和CEPA的签订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内地会展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表现在三点:
      其一,由于竞争壁垒的打破,中外展会组织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不少展会的主办权上,国内公司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004年8月,国内公司就和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在明年上海车展承办权上发生摩擦。
 
      其二,各个国内会展公司由于刚建立不久因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再加上本身及周边配套设施的整体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相比差距较大,在国内外客商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以致内地会展公司客源严重流失。据了解,仅北京一地,带有“会展”字号的公司就有2600家。北京还有4万家广告、公关、文化等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随时可以承办会展;一些有会展举办经验的个人也可以很容易地拥有一个10万元注册资金的展览公司。这些规模小、经验少的公司一旦进入市场,组织各类会展,失信问题很难避免。企业除了担心展览的质量好坏、效应大小以外,还担心被展览公司“涮了”!所以,在有选择余地的前提下,不少企业还是愿意出高价聘请经验丰富、信誉良好、资本雄厚、管理先进、操作规范的外资公司。

      其三,在外资展览巨头不断试水中国的同时 , 有声音叫嚷着“合作经营”。而这种名义上的“合作经营”真正意义上是“双赢”还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也许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兼并合作”形式会给国内会展公司带来新一轮的淘汰洗牌过程。其四,原本就拥有大量的会展专业人才的外资会展公司,在进入内地后,由于需要在内地扩大业务会聘请内地会展行业的优秀人才,而这会造成原本就缺少了解国际惯例、掌握外语、精通会展的策划与组织、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会展人才的内地会展公司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  种种隐忧尚未理清头绪之时,偏偏又得面对外资公司“兵临城下”的痛苦局面,无怪乎国内业界有人惊叫“狼来了”。外资公司的大举“入侵”,国内的会展业界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在竞争中取得“双赢”?


原文来源于www.omaten.co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