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岂能是“杂货筐”
欧马腾会展 2016-11-09 946
近日在沪举行的某大型食品博览会,在一片抱怨声中草草收场。消费者抱怨,在展会上买到了假货,纷纷要求退货还款;而由于一些假货商的“老鼠屎”效应,参展的“正规军”也被一棒子打死,就在开展后不久,部分参展商因不屑和假货商为伍,要求退出展会。更荒唐的是,这样的展会,在短短23天内,竟然连续举办了两次。
笔者以为,大部分参观者冲着展会而来,展会主办方本应该对参展商的资质与参展品的品质起到“把门人”的作用,如今却成为部分不法商人公然销售假货的“粉饰”和“掩护”。这种现象背后,除了展会承办方的不负责任和缺乏应有诚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展会自身的品牌定位。展会承办方为拉来更多的参展商,获取更多的参展费收入,将展会当成一个“杂货筐”,不管什么货色都往里装。而如此“大杂烩”,自然不足以形成展会的规模和品牌效益。
对于现代会展业来说,展会的概念,早己超越了单纯具有集聚功能的实体平台。在集中供应和采购以方便交换之余,展会要更多地成为展示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平台。而要做到这一点,展会自身的品牌和定位不可忽视。打个比方,如果将价格昂贵的名牌服饰摆到“路边摊”上去销售,消费者自然不会相信这是一件真品,也就不会愿意为其支付较高的价钱,所谓名牌的品牌价值“荡然无存”。所以说,名牌服饰会提升高档商场的品位,同样道理,展会的品牌和定位,也是建立在展销品的品牌和定位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对展销品的品质和品牌选择,来确立展会品牌定位,再以展会品牌提升展销品的价值,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
回到上述这一市场抱怨不断的大型食品博览会,笔者以为,即便没有“假货”存在,这也必然是一个失败的展会。因为一个以“食品博览会”命名的展会,却同时出售着衣服等物品,名称和事实完全不符,也就不可能以合理的定位,去吸引特定消费者,打开市场,更不可能得到市场认同,以树立长期品牌。相反,当市场对某一展会有了较高的认同感,参展企业自然会竞相参展,展会承办方又何需降低条件去“拉客”,甚至招来假货商?